English

正在失去的表情

1998-04-22 来源:中华读书报 王彬彬 我有话说

我这里想说的,是一种正在失去的表情——羞怯。

读过托尔斯泰小说《复活》的人,对女主人公玛丝洛娃都会有深刻印象。当聂赫留朵夫勾引她时,她是一个纯真少女,那时,她的脸上常常表现出羞怯。而后来,十年的皮肉生涯,终于使她失去了羞怯的能力。她丝毫不觉得自己身为娼妓有什么丢人之处,相反,她因为所有的男人,从将军、法官到狱卒、囚犯,都需要她,都对她美丽的肉体垂涎三尺而颇为自豪。她向每一个男人卖弄风情。当她作为囚犯首次出场时,托尔斯泰特意写到她“头上包着一块白头巾,显然有意让几绺乌黑的鬈发从头巾里露出来。”这表明卖俏已成为她的一种习性。当她与聂赫留朵夫在监狱里重逢时,她想到的是怎样尽量从这个昔日的恋人那里弄到好处。她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地向他要钱,甚至当聂赫留朵夫钱还攥在手里时,她便迫不及待地抢过去。像对待所有男人一样,她也没有忘记向聂赫留朵夫卖弄风情。聂赫留朵夫感到,她已经变得面目全非……然而,终于有一次,聂赫留朵夫再去看她时,发现“今天她完全不同,脸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:拘谨,羞怯”。

这种新的表情的出现,意义非同寻常。它意味着玛丝洛娃内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,意味着羞怯作为一种心灵的能力已在玛丝洛娃那里得到恢复。伴随着羞怯表情的出现,是自尊、自爱、自重的复苏。在玛丝洛娃脸上表现出羞怯的那一刻,她的灵魂也开始了复活。

羞怯,是人类种种表情中的一种。这是一种最美丽最人性的表情。

羞怯当然不仅仅是一种表情,还是一种心理活动。羞怯,是内心的羞耻感在脸上的表现。羞怯是与自省精神联系在一起的,它意味着对自身的清醒的认识,同时也意味着对一些基本的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准则的认可和尊重,意味着承认黑就是黑,白就是白,好就是好,歹就是歹,是就是是,非就是非……但在今天,羞怯作为一种表情,已难得在人们脸上一见了,就像在被污染的水里,已难得见到鱼儿的身影一样。

有人说,现在是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。这也就意味着,酒哪怕不香,只要推销工作做到了位,也照样不愁卖不出去。自我推销,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。商品广告虽然千奇百怪,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,那就是厚颜无耻。广告铺天盖地,每天向人们耳朵里灌输着各种各样自吹自擂的“话语”,这也时时暗示每一个个体的人,要生存下去,要生存得好些,就必须让脸皮厚起来,最好能厚到一百五十公里,而在人们日渐厚起来的脸皮上,当然就不会有羞怯之花开放了,就像在厚厚的冰面上,不会有涟漪荡漾一样。

推销术真到了无奇不有的地步。几月前,我在南京的夫子庙地区正走着时,一人走近前来,把手里的一副墨镜往我眼前一晃,问是否要买。我边摇头边往前走,他却凑近一步,说:“老哥,不瞒你说,这墨镜是偷来的,便宜卖。”啼笑皆非之余,我想,他这话多半是假的,是瞄准别人爱拣便宜的心理而编造的谎言。当他说出这句话时,脸上毫无羞怯之色,就像说出任何一句平平常常的话一样。这样的人,如果真的在把手伸进别人口袋时被抓住,他应该也不会脸红的,甚至会狡辩说,他本意是想去替人搔痒。

本来,文化人是脸皮最薄的,是最懂得羞怯的一群,但现在,羞怯也正在从文化界失去。在文化界,有些人自我吹嘘自我炒作时的大胆和无耻,每每令我想到“人有多大胆,地有多高产”这句“大跃进话语”。要创造超越古今中外的新理论么,这当然好,但也要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:古代汉语程度如何?现代汉语水平多高?外文修养又怎样?古今中外的书,读过几本又读懂了几句?……青蛙鼓起肚子说超过了水牛,仅仅自以为如此也罢了,还要别人也都承认,不承认就是不懂,就是理解力低下,真让人不知说什么才好。偏偏是这类角色,自己让人提起来便从鼻孔里发出笑声,却还要说别人是“笑料”;自己南下北上地炒自己,却还要说别人是“急于成名的孩子”;对语言缺乏起码的感觉,也从不曾写过一篇像样的评论,却声称要开除别人的“评论籍”……

羞怯也意味着诚实。而为人为文都极不诚实的现象,在文化界也相当普遍。例如,在批评了别人时,如果确实批评得有理,那当然应该坚持己见,但如果确实骂错了人,确实无端地侮辱和损害了人,那表示歉意便意味着人性的闪光。然而,如今的情形是,哪怕明知自己错了,也要咬紧牙关,坚持到底。这只能让人相信,他一开始便是蓄意诬陷。

另一方面,自己被别人批评了时,如果自以为冤枉,当然可以奋起反击。但如果别人说得确实有理,尤其别人指出的是自己的硬伤时,我以为即便没有认错的器量,也应该知趣地沉默。但现在的情形是,即便被别人“人赃俱获”,也还是要梗起脖子百般抵赖,甚至说别人含血喷人,罗织构陷。例如,一句话,通就是通,不通就是不通,本无辩解余地,但却硬要说别人没读懂他的意思。“苹果成了苹果树上最甜的果实”是“荒唐的病句”,“苹果成了苹果树上进而成了整个果园里最甜的果实”,难道就是很通顺很高深的“话语”么?

文化界有些人的作派,还让我想到器小易盈这句古语。刚刚崭露了一点头角,便自以为是个人物,认为自己叫好叫坏别人都应该很在意;被大名人摸了一下脑袋,就以为成了文坛守门人,一口一句地称别人为“文学新星”……这正如那种穷极之后有了几文钱的人,站在大街上把口袋里的几枚硬币拍得叮当作响。

“知耻近乎勇”,这句话真深刻。不知羞怯的人,内心里充满着另一种“怯”——卑怯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